賴建雄
現職:
嘉義長庚眼科主任
經歷: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黃斑部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長庚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一名30歲左右的陳小姐,本身對手搖飲料愛不釋手。即使罹患糖尿病已五、六
年時間,仍戒不了購買手搖杯的慾望及習慣。一次在農曆7月時,發現有異物在
眼前飄動,嚇得她還以為看見甚麼「不好的東西」。
糖尿病與眼疾息息相關,不可輕忽慢性合併症
陳小姐至眼科就診,安排眼科相關檢查,視力、眼底檢查、螢光血管攝影
、視網膜斷層掃描及眼睛超音波,發現眼底有出血合併沾黏的情形。在問診中
自述糖尿病是在新陳代謝科追蹤,也有安排眼底檢查,但沒有定期回診追蹤且
愛喝手搖飲料,造成血糖控制不穩定,最後導致視網膜剝離發生。在醫師盡快
安排手術治療下,術後視力也恢復良好,從此之後,陳小姐開始規律定期回眼
科追蹤。
所幸陳小姐的警覺性高,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發生視網膜剝離時間越久
,視神經受損的程度就會越嚴重,甚至會造成失明的危險。
若視網膜周邊出血,該怎麼辦?
糖尿病病人當有視網膜周邊發生出血時,依眼底檢查結果而安排螢光血管
攝影,看眼底出血狀況和是否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產生。出血程度較嚴重或因
時間久粘黏造成視網膜剝離的情況,則需執行玻璃體切除術,將視網膜上出血
和血塊清除,修補視網膜。視網膜斷層掃描檢查,若發現有黃斑部水腫情形,
可注射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能消除水腫,後續定期眼科追蹤治療即可。
從眼底血管,反映出身體疾病狀態
眼睛不同於其他部位,內含豐富得血管組織,可作為全身重要器官的縮影
,很多全身性疾病都能從眼睛的檢查中發現問題。眼底檢查就是針對視神經、
視網膜和脈絡膜結構與功能進行檢測。
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很重要,但也需定期接受眼科追蹤,每年至少
一次眼底攝影檢查,發現病變立刻採取必要治療,預防惡化,以免延誤最治療
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