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中
現職: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院眼科教授
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眼科兼任講師、副教授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及雷射醫學會前導波屈光手術指導教師
辛辛那提大學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興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傳統的眼角膜移植手術以全層角膜移植(PK)為主,但近十年來,出現了層狀角膜移植
手術(LK),針對不同患部進行更精細的處理。手術又可細分為前層狀角膜移植(ALK)、
深層前層狀角膜移植(DALK),以及最新的後彈力層角膜內皮移植術(DMEK)等。
層狀角膜移植,顧名思義「哪裡壞了換哪裡」,針對病患的某層患部重點處理,而非
傳統上把整個角膜置換,新式手術僅需換掉角膜前層,相對傳統方法術後恢復期較短
、也較不易出現排斥,甚至有機會達到1.0的視力。
眼角膜移植手術在台發展的歷史
約民國四、五十年,北部兩個醫療系統率先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分別為台大醫
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當年的眼科治療分科並不詳細,所以這兩家醫院是整個體系的
先驅,並帶動了的醫學中心參與,而後北部長庚紀念醫院加入,三大醫學中心系統就
此成形,其他區域中部是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主,南部則以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為要。
眼角膜來源
早期五六零年代,眼角膜主要的捐贈來自斯里蘭卡,該地甚至有「世界之眼」的
美名。西元1944年,美國成立了全球第一個眼庫,率先為此成立系統,將捐贈者捐獻
的眼組織儲存,再經由醫療評估和分配,用於移植、研究和教育。並在1961年正式成
立眼庫協會。
國內開始「國家型眼庫」計畫
西元2013年,台灣由衛服部透過登錄中心將「全國性眼角膜保存庫建置計畫」委
託國內的醫學中心,台灣至此加入了眼庫體系。眼庫成立後,台灣人使用當地所捐贈
的眼角膜有兩項優點,第一,角膜移植手術納入健保,民眾經濟負擔較小。第二,眼
角膜等待時間縮短,若僅做單眼手術甚至不用一個月就能等到捐贈者。
眼角膜移植手術的遠景
台大醫院眼科部王一中主任提到,以前因技術和儀器不夠先進,所以這樣的手術
難度高。但隨著技術發展,甚至逐漸跟上了近十年來發展的後彈力層角膜內皮移植術
(DMEK),有鑑於DMEK術式將成為嚴重角膜內皮疾病的治療首選,此術式將成為國內
角膜科發展的重點項目,未來五到十年,除少數特殊案例外,眼角膜手術大多會以
DMEK的方式進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