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醫學雜誌本期邀請立法院環衛委員會 江惠貞委員特闢專欄讓我們瞭解『我們的二代健保』其實可以更好!
江惠貞 立法委員
國大代表、台北縣議員
新北市家扶中心副主委
新北市國際生命線協會常務理事
社團法人新北市溥心公益推展協會理事長
從立法的精神及社會救助的角度來審視二代健保應該可以扮演更好的全民後盾角色!
身為公部門與民眾間溝通的橋樑,委員不斷審視二代健保,實施後的醫療生態是否有可能產生積極正向的改變。初上路的二代健保,雖說在補充保費的收取上暫時緩解火燒眉毛的健保財務壓力,但這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還有什麼財務坑洞會出現?目前醫療生態種種失衡現象,是否成為即將出現的新危機?確實是值得主管機關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委員提出三項政策性的看法也期盼接下來有所改革:
第一,醫療資源應逐步重新分配
我國醫療院所的發展如商場般,有逐漸往大型化與精緻化兩極發展的趨勢,介於其中的中型醫療院所(尤其是地區醫院)逐漸萎縮,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2011年全民健保醫療給付金額為4,783億元,由資料顯示,年受領金額2億元以上,未滿6億元的83家中型醫療院所,占總醫療給付金額僅為6.2%。
當中型的醫療院所不斷萎縮,財務狀況越來越差,民眾對其醫療品質越來越不相信時,很難要求民眾不要全擠到大型教學醫院看診,越來越多的民眾擠到大醫院,門診時間不斷減少,根據調查目前看診時間能達3-5分鐘就該偷笑了,相較歐美國家的18-20分鐘明顯少了許多。因此,如何逐步轉移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教學醫院的情況,讓民眾都能就近獲得完善的醫療服務,是公部門需考量的首要議題。
第二,健保給付應考量多重成本
我國健保的支付制度沒有考量到價格、服務以外的成本,例如:風險成本、勞動成本等等。就以風險成本來說,只要是醫療行為,都會有其風險存在,但民眾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情況,許多風險都被認為是醫療糾紛、醫療疏失,進而提出告訴,造成醫護人員訟累,因而產生所謂內、外、婦、兒與急診的「五大皆空」窘境。
另外,還有勞動成本也沒有被健保支付制度考慮在內。除了薪資以外,也要解決工時長、負擔重的問題。若無法計算出醫護人員的勞動成本,那麼實習醫師、基層PGY將成為照顧主力,這對醫療品質、人員留任來說都不是好事。
第三,補充性健康保險應在健保制度中扮演積極角色
雖然我國全民健保是強制性社會保險,但因為部分負擔與健保不給付項目,使民眾仍須承擔部分疾病財務風險,許多民眾會以購買補充性健康保險補足這塊風險。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約有65﹪的家庭有購買各種不同形式的補充性健康保險,平均花費支出為1,227元,且購買補充性健康保險的機率與購買金額,會隨著所得的增加而顯著提高。
從風險的角度來說,全民健保部分負擔設計雖然犧牲了風險保護的部分功能,卻達到防止產生道德風險的功效。
事實上,部分負擔所造成的風險,是可以藉由補充性健康保險進行補強。若健保制度能夠明確定出民眾生病時,基本所需要的治療,讓沒有補充性健康保險的民眾也可以享有一定品質的療程,便可減緩健保給付負擔,也不會讓民眾暴露在過多的健康風險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