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四大主因

  所有先進國家人口失明主因,首先是白內障,第二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第三為年老性黃斑部病變,第四則是青光眼。四者相比,白內障容易發現,較無時間緊迫性,容易治療;而青光眼在傾力衛教篩檢下已大幅減少失明,醫術精進也降低它的嚴重性。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仍為病人早期易忽視而嚴重影響視力,不可不提防的疾病;另外,接踵而來的視網膜剝離也常是導致失明的疾病。黃斑部位在眼睛的深部,除了臨床上最簡單方便的散瞳檢查,通常會加上彩色眼底攝影,對診斷而言相當重要。黃斑部病變的類型非常多,範圍也不一樣,透過螢光血管攝影才能把黃斑部病變的本質瞭解清楚。

認識螢光血管攝影

  在注射藥劑之前會對視網膜做基本的攝影,一旦打入顯影劑後,要開始讀秒計時,記錄第5、10、15分鐘的血管影像。像一般藥物一樣,顯影劑也會引起過敏,可能出現噁心或搔癢的感覺,甚至起疹子,發生機率非常低約千分之一左右。由於此顯影劑會由排泄系統代謝排出,洗腎病人需要徵詢醫師的評估。醫院會有一套標準的程序,首先要做衛教,讓病人知道須注意的地方,並做預測試,10到15分鐘後沒過敏才正式注射。病患須簽署同意書,讓當事人知道可能的危險,同意書上也會有注意事項及術後照護提醒。

  螢光血管攝影注射於身體循環,血管都會被染色。視網膜在眼底的循環有兩個系統,靠近眼球內部的是視網膜系統,照相時可以輕易看到,而在色素細胞以下有比較深層的脈絡膜系統,螢光血管攝影時被色素細胞檔注而看不見。這需要用循環錄攝影,不靠一般的投射光,而是紅外線穿透色素細胞觀察到比較深層的脈絡膜血管。許多黃斑部病變的源頭來自於脈絡膜血管的病變。

不斷進步的治療方式

  目前眼內注射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抑制劑(癌思停、樂舒晴),是眼科醫師常用於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等的治療方式,可消除黃斑部水腫,也可抑制血管滲漏,改善視力。

  比以前所使用的雷射、光動力或手術的方法,效果更為顯著。此技術被眼科醫師應用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證實可以消弭心生血管、網膜下積水及出血,而保住黃斑部功能,但每年打7-8針,是麻煩之處。而對糖尿病性的玻璃體出血及黃斑部水腫及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治療,效果極佳,打針次數較少。

  拜科技進步所賜,OCT眼底斷層掃瞄、螢光血管攝影及循寫綠攝影可協助醫師找出黃斑部病變的位置並對症下藥,並已有健保給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yeCare 的頭像
    EyeCare

    【視界密碼】醫學雜誌專刊/眼科醫學/近視/雷射/老花/遠視/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移植/REVIE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