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常見卻不易發現的眼病──弱視
專訪 / 紀立中
現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經歷
衛服部立旗山醫院特約醫師
「一個六歲的小朋友,兩眼相差400度,且分別有200、400度的散光,同時患有散光及視差性弱視,我為他配一個合適的眼鏡,再約定兩個月後回診,後來較好的眼睛(200度遠視、200度散光),視力已可近1.0;另一隻眼睛初次0.2,第二次也只有0.3,所以得一直配戴眼鏡,並遮眼訓練,強迫用視力差的眼睛去看,以達到矯正效果,越早發現,效果越好。」小兒視力保健已成國安問題,除了常見的眼疾外,仍有許多您不可不知的問題!
小兒最常被輕忽的眼疾──弱視
最常被輕忽又影響甚鉅的眼科疾病,通常有三個特點:「常見」、「不容易發現」、「確實有潛在及長遠的影響」,最常見的,就是弱視。弱視是視力發育上的問題,而非器官損傷,當孩子從小就看不清楚,長大到一定的階段時,往後的日子也將看不清楚。弱視的三大分類,分別為:常見的斜視性弱視、屈光性弱視及最不常見也最為嚴重的剝奪性弱視。
透過外觀,就能分辨弱視嗎?
斜視性弱視的外觀通常看得出來,較不易為父母忽略;剝奪性弱視就可能是先天白內障、先天性眼皮下垂所致,於外觀上大多也看的出來,許多小兒科也會順便幫忙檢查;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則是屈光性弱視,因為度數的不同,高度近視、高度遠視、高度散光、視差等症狀,都會導致看不清楚,由於僅是度數的關係,所以外觀上很難辨識,隨著視力發育,到了6-8歲時,因曠日累時,就會較難恢復正常。
如何注意弱視防範
弱視防範,較常見的就是兩眼不等視,當兩眼不等視超過200度,就有機會造成屈光性弱視;近視則是超過500度,遠視為300度,亂視(即散光),只要超過150度,亦有弱視的隱憂!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適當的時機發現,並給予適當治療。現在的小學都有視力檢查,很多幼稚園也會與委外診所配合進行視力檢查。但為防萬一,紀立中醫師仍然建議:「所有小朋友在3-4歲時都應該做矯正視力檢查,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較懂得如何配合,是合理的時機。」
應對弱視的治療與迷思
現在針對屈光性弱視的配套措施,會建議幼童進行遮眼訓練,強迫用視力差的眼睛去看,以達到訓練的效果,越早發現,效果越好。以前有些遮眼訓練療程會遮一整天,但後來的研究發現,遮六個小時與遮一天的效果相差不大,會建議使用遮眼布來訓練(但要注意沒有縫隙,避免幼童透過縫隙用好眼偷看)。承前所述,三歲後的幼童都建議進行視力檢查,三歲以下的特例如:早產兒、體重過輕、發展遲緩、全身性疾病(如:影響眼睛、骨骼、腦部的疾病)、爸媽本身曾患弱視、家族史(高度遠視、高度散光、高度近視、斜視)、目光渙散、或忽略某方向的視野,當符合上述條件時,則建議在三歲前提早到眼科就診。
紀立中醫師也呼籲:「就算覺得小朋友很正常,三歲左右還是建議檢查視力,另外,配戴眼鏡不一定不好,屈光性弱視就是度數不對造成的,所以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給患者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來調整以及訓練,在黃金期(6-8歲)結束前及早治療,透過配戴眼鏡、遮眼訓練,才能促進視力正常發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