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O---台北榮總 王安國醫師
神經眼科多著重於視神經疾病的治療方面,雖涉及範疇很廣,例如視神經炎或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在治療層面仍保有一定的治療規範˳其中不乏有多種治療用新藥物處於研發期間,相信在未來視神經疾病治療專業上會有更大的進展˳
就我們常見的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討論,有動脈炎性與非動脈炎性區分˳歐亞地區比對之下, 歐美方面動脈炎性的案例約佔10%案例, 亞洲的患者動脈炎性非常稀少,絕大多數以非動脈性炎為主; 這種疾病的徵狀類似視神經中風,雖然目前沒有証實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全世界眼科專業團體仍舊為大眾健康在治療方面不斷努力研發與創新˳ 目前正於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有一項名為dalfampridine藥物的臨床試驗,已完成第四期臨床試驗, 推估近期可以看到其臨床試驗報告˳
另外,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屬於粒線體基因突變的遺傳疾病˳遺傳模式以母系血緣遺傳,男性家族成員卻較易發病,也可能因環境因素而誘導發病˳ 透過基因檢測, 常可於此疾病患者之粒線體基因發現突變點, 其中以3460˴14484與11778為好發點˳根據數據顯示台灣眾多患者中, 高達80~90%的基因突變點是在11778的位置上,而10~15%的患者則是出現在14484,至於3460的患者在台灣則占的比率較為少數,歐美地區也是以11778為大宗, 但所佔比例較低˳目前尚無有效的積極療法, 未來的基因治療, 是利用AAV病毒夾帶一個正常的核基因, 送入細胞後製成合成蛋白, 再送入粒腺體內˳ 以上為針對遺傳性視神經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現狀˳
麻痺性斜視
針對第三對腦神經麻痺所造成的麻痺性斜視,目前沒有一定的治療方式, 個人認為眼窩骨膜固定術(periosteal fixation)的效果最佳, 有些患者術後追蹤5~6年, 依然維持不錯的效果˳ 此症狀有區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類, 先天性發生率極低, 後天性患者較多, 常常是因腦部腫瘤或是車禍外傷等原因所造成的第三對腦神經麻痺˳由於肌肉已呈現麻痺狀態,與一般斜視成因不同, 如果採用一般斜視手術 即便初期效果不錯, 長期效果很難維持 所以 採用眼窩骨膜固定術的長期效果最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