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還是「缺油」? 乾眼症! 專訪/謝嫣文
現任
上明眼科鳳山院區副院長
經歷
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部總醫師
阮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乾眼症可分為缺水型乾眼症、以及蒸發性的缺油型乾眼症;大部分患者是「缺水又缺油」,你是哪一種?
乾眼症的症狀
隨著3C的普及,乾眼症患者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許多人對乾眼症並不了解,覺得眼睛乾澀就是乾眼症,所以有「乾眼症點人工淚液就會好」的迷思,究竟乾眼症如何形成,又會有哪些症狀呢?今天就讓謝醫師來告訴你吧!「以往的乾眼症都是中老年人較多,不過近年來因為3C使用,很多年輕人也有了這些困擾。」謝嫣文說,乾眼症的患者常常會有乾、澀、異物感,無論是吹風、看光,都會有溢淚現象,也會有「白霧感」的視力模糊,有些也會引發眼週脹痛感、感覺自己眼壓升高的情形,甚至出現頭痛的症狀,這些林林總總的不適,其實都是乾眼症臨床上常見的症狀。
乾眼症是如何形成的
老人家常會抱怨眼睛容易『流目油』,其實淚水的組成裡的確有油脂的存在。「而乾眼症真正的成因並不是水分的缺乏,而是油脂的缺乏所致。」眼睛的外面覆蓋一層保濕的水膜,也就是淚膜,淚膜的組成由內而外分別由黏液層、水層及油脂層。黏液層像雙面膠般讓水層得以貼附在角膜上;水層(由淚腺產生)則負責滋養、殺菌、清潔;而油脂層(由瞼板腺產生)是負責保護,雖然很薄,但卻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油脂層的保護,水層容易揮發蕟散而造成眼睛的乾澀。由於油脂的熔點高於水,約莫32度左右,但當油脂因老化和慢性發炎等因素,而產生變性時會導致熔點上升,造成油脂結塊而阻塞,無法從瞼板腺順利排出,水層就得不到油脂的保護而蒸散,於是就形成乾眼症。
乾眼症的好發族群
乾眼症的好發族群,一般以中老年族群為大宗,做過眼睛手術的患者(如近視雷射手術、眼皮手術、白內障手術、玻璃體切除手術等),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也容易。除此之外,生活型態及睡眠習慣的影響也很大,例如:用眼過度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等…,睡眠不足或熬夜晚睡、或睡眠品質不好,都和乾眼症習習相關,這也就說明了為何乾眼症的普及率上升和年齡層下降。
乾眼症的檢測與治療
傳統的淚液測試(Schirmer test),插入兩片試紙檢測淚水的量,但無法得知油脂的量;而隨著影像學的進展,利用「雙光數位眼瞼檢測儀」,更全面評估瞼板腺的功能,它能夠檢測「瞼板腺的構造」、「淚膜油脂層的量」以及「動態的眨眼分析」,有效診斷出乾眼症的類型。從瞼板腺的影像,可以得知瞼板腺有無萎縮及阻塞的情形,因為當長期慢性的阻塞,會導致瞼板腺不可逆的萎縮;油脂層厚度的分析,能量化油脂缺乏的嚴重度;而動態的眨眼分析,能偵測不正常的眨眼比率,當上下眼瞼未能完全的閉合,會降低淚液排出的效率,常見於3C過度使用的病人。
人工淚液能舒緩乾眼症帶來的不適,但無法根治乾眼症,而治療的新趨勢著重於疏通瞼板腺的阻塞,目前有二項治療問世,「熱脈動治療儀 LipiFlow」及「眼週脈衝光 IPL」;熱脈動治療儀,透過探頭於眼瞼內加熱及瞼瞼外按摩,來疏通堵塞的瞼板腺,讓油脂能重新分泌;而眼週脈衝光,透過光熱能效應,讓瞼板腺暢通,並抑制眼週發炎和減少血管新生,這二項治療可說乾眼症患者的一大福音。
人工淚液的進步與日常的養護
隨著乾眼症新觀念的確立,人工淚液方面也有所進展,新型人工淚液則加入油脂成份,更符合缺水又缺油的混合型乾眼症的治療;而最近更有「治療型」人工淚液,它的作用是促進結膜的杯狀細胞,讓眼睛產生更多的淚水;患者就診時,藉由問卷表的審視,可以得知分屬輕、中、重度的等級,而中、重度的患者
就建議做瞼板腺的檢查。除此之外,個人在自我調整上可以做到的其實很多,最基本的就是要避免用眼過度、睡眠不足,以及養成一天早晚熱敷兩次的好習慣,及保持適度的運動,透過這些方式,才能避免乾眼症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