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眼睛?防疫破口!                    專訪/賴薇羽

 

現任

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經歷

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

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總醫師

 

「勤洗手」、「不要觸眼口鼻」,洗手採「內外夾弓大立腕」,就是不讓眼睛有「空窗期」。

 

COVID-19&眼科 

        病毒是靠咳嗽和打噴嚏的水霧珠傳播,這些水霧珠會落在各種物體表面,待上一星期之久!我們都知道勤洗手,戴口罩,勿碰口鼻,就是防疫重點,但別忘了,眼睛結膜其實也是裸露在外的身體黏膜,一樣存在感染風險。根據澳洲研究,人1小時內會不自覺摸臉23次,而其中最危險、最容易被病毒感染的就是眼睛!在疫情爆發初期,王廣發醫師在做疫情調查的時候,就是先從結膜炎開始,最終確診新冠。其實,只要揉眼睛,就很容易形成防疫破口。新冠患者產生結膜炎症狀的比例很低(約1~3%的患者,出現紅眼病或結膜炎)但引發病情之嚴重程度不一,輕者可能導致結膜充血,少量分泌物,偶見小片結膜下出血;重者可能出現嚴重結膜充血、水腫,但目前以結膜炎為首診的新冠患者仍屬少見。

 

疫情下眼科看診流程的改變、對生活的影響

        眼科醫師是相對高風險的第一線醫療人員,適應疫情,眼科看診的應對方式包含:減少病人量、盡量讓醫療人員排班於固定診間避免交叉感染、病人檢查時只能有一人進入檢查室、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等。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眼科學卷》(JAMA Ophthalmology)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因應新冠肺炎,公共場所開始設置手部消毒液,由於這些酒精噴液大多放置在距地面一公尺處,剛好是三四歲孩子眼睛的位置,因此增加了不少意外化學藥劑造成的眼部傷害。法國毒物防治中心統計,2020年四月到八月兒童眼睛因化學藥物受到的傷害是2019年同一時期的七倍,症狀從結膜充血、疼痛、刺癢到嚴重角膜潰瘍需要羊膜修補皆有。ABHS(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酒精類洗手液)的成分以80%乙醇或75%二丙醇為主,這些成分皆會造成眼部刺激,在角膜上的傷害更是會減少角膜上皮的增生,因而促進凋亡!常添加的過氧化氫或香精,也都是容易危害眼睛的成分。

 

小心「病從眼入」!

        保護眼睛非常重要,黏膜可以保護器官,卻也是微生物的出入口!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也要切記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且儘量不配戴隱形眼鏡,有戴眼鏡的人,眼鏡這時還成了護目鏡,不僅減少不自覺以手直接觸碰到眼睛的機會,還可防範突如其來的飛沫攻擊!但要記得每天適當的清潔眼鏡,避免殘存病毒有機會找上門。

眼睛紅腫有很多原因,若是眼睛真的很不舒服,還是要儘速就醫檢查,莫因過度擔憂疫情,不敢就診,反而延誤病況。醫療院所雖是傳播病原高風險的地方,但更因如此,所有醫護人員更是提高警戒並做好相關防護,民眾不須過度擔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揉眼睛?防疫破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yeCare 的頭像
    EyeCare

    【視界密碼】醫學雜誌專刊/眼科醫學/近視/雷射/老花/遠視/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移植/REVIE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