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學會—視力高峰會座長總結
專訪 / 吳佩昌
現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
長庚大學副教授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視力保健委員會共同召集人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
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
經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系主任
美國視覺及眼科研究學會會員
衛福部國健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視力保健諮詢委員
這次的近視高峰會邀集了政府、學者、各界專家齊聚一堂,來討論今日近視病的沉重負擔及如何在防疫期間超前部屬。這次會議,也非常高興能邀請到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國民健康署的王英偉署長、澳洲知名的近視大師Ian Morgan,還有學校的校長、大學的教授及我們基層的醫師,一同討論相關議題,我們也邀請了跟兒童最有關係的兒科醫學會秘書長,來關心孩子的視力健康。在會議中,大家都意識到:「在2050年時,將近一半的人口會變成近視,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口更會變成高度近視!」
近視源於課堂壓力與戶外活動減少
在Ian Morgan的分享中談到,近視主因於教育及競爭的壓力,以及隨之而生的戶外活動時間大幅降低,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雖然台灣的教育現場在戶外活動的推廣已蔚為風行,近視也因此持續降低,但因去年疫情所致,線上學習而導致的3C產品使用量增加,可能會使明年近視比例大增!在這個會議中,我主張,我們必須更如陳時中部長在防疫期間所做的一樣,去超前部署。那要如何超前部署呢?第一個,就是去就醫、去散瞳、驗光,去了解孩子的基本度數,是否處在遠視50度以上的安全期?若處在遠視儲備不足的情況下,要如何增加戶外活動,甚至更超前進行預防近視的動作,都是大重點。戶外活動的增加、近距離活動的中斷、提早進行低濃度散瞳劑的治療,這些,都是可行的應對措施。
大華國小──視力保健的全國楷模
在基層學校的例子中,高雄市大華國小的邵秋桃校長就分享他們學校在學校端如何協助孩子預防近視:在下課時嚴格執行教室淨空,以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一方面維護視力,也能順便進行運動,促進健康,所以大華國小的近視比例,只有34%,遠低於全國平均的44.3%,可以當作全台學校的典範!台灣之所以可在戶外活動推廣後達成近視比例下降的成效,臺師大的張鳳琴教授分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全台小學都是健康促進學校,每個學校都有推動視力保健,尤其是戶外活動的部分,所以,在推行上也可以風行草偃,目前我們在學校端也在加強執行下課教室淨空的力度,來對抗3C產品帶來的風險。」
基層醫師的擔憂
基層醫師也提到一些他們較擔心的細節,包括:LED藍光傷害,建議使用國健署的標準,LED燈泡建議在4000K以下,色溫偏向暖色系,對眼睛傷害也較小;孩子在玩手機、平板的時候,家長也該多多關心,幫助他們控管時間。兒科醫學會的秘書長也提到,他們會協助孩子在3-7歲時進行視力篩檢,一旦有問題,就會轉介給眼科醫師,形成一個溝通良善的網絡。當然,3C產品的使用不只眼睛的傷害,也可能造成成癮,這部分,兒科醫學會也會一起關注。
大家一起合作,維護孩童視力健康!
總括來說,近視高峰會集合了政府、民間、學者、學會,一起來正視近視病的問題,也希望在疫情時代能夠對近視病的控制做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好的視力健康,國家也更有競爭力。眼科醫學會特別針對孩子的視力保健,設有視力保健委員會及屈調驗光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特別會針對視力的健康,包括:近視病、孩子的視力保健、學校的轉介等……,都會予以協助。目前眼科醫學會對於近視病的防治也持續的在做推廣,包括驗光人員的教育,讓所有驗光人員都知道:「近視是一個疾病,就像糖尿病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照顧,這樣在兒少危險期後,才能趨於穩定。」孩子不只可以不近視,更可以遠離高度近視!所以家長、老師、醫護同仁都應該要多多關心孩子的視力。孩子在幼稚園時代,遠視應該要在1-200度以上,也即今日國健署推行的「視力存摺」,遠視的儲備必須要夠本,這樣就能有較好的視力,更不容易近視!如果不幸近視,也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協助,因為近視是一個疾病,醫師會用醫療方法協助孩子控度,防止未來失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