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現 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部定副教授
經 歷:
慈濟大學 醫學系 副主任
慈濟大學 人文醫學科 主任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心蓮病房 主任
台灣健康醫院學會秘書長
亞太安寧緩和網絡(APHC) 理事(台灣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國健署委託台大教授於106年進行的「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發現與上一次(99年)的資料比較,國小各年級近視率皆上升,到國中近視率達89.3%,而超過500度高度近視小六發生率為10.3%、高三已達35.7%(表1)。以前大家認為讓學童視力變差的「假想敵」是電視,但近年來科技發展,3C保母的強攻及國人用眼習慣近距離閱讀,和以前大為不同。由於科技進步的趨勢無法擋,保護國民視力的策略要更實用、更多元以符合不同族群!
兒童視力在台灣是長久的問題,近十多年來更趨嚴重,為了改善學童視力,在國內專家多項研究的建議下,從改善室內光線、桌椅的高度和桌面距離等等,但是種種努力顯示並未獲太多改善,據調查顯示,「課間活動」更重要。
下課教室淨空、學生走出戶外效果最好
國健署為推動視力防治,委託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吳佩昌團隊,針對多所學校介入研究,介入措施包括課間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加強戶外教學、課後戶外學習功課(包括陽光護照、戶外學習單等,鼓勵小學生每周至戶外活動達11小時),學生配戴照度計及做日誌記錄並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鼓勵小學生每週到戶外活動達11小時,且證實課間活動只要在走廊或樹廕下的戶外活動(無須一定要在大太陽底下),對近視者的度數控制有30%的效益,若接受醫療控制,度數控制效益更可達50%以上。
3C產品是新的視力挑戰,找出不同因應護眼策略
以前電視被視為學生視力大敵,但台大醫院的研究發現,和過去電視兒童的問題相較,現在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3C產品讓視力更加嚴重,其中「用眼距離」及「用眼時間」對視力傷害更大。
十多年前我們曾在台灣東部部落進行調查,當地學童的視力普遍是2.0,近幾年3C產品普及化,現在連部落學生的視力也惡化,但3C產品是科技進步所趨,所以國健署已積極委託醫界和學者專家要因應不同狀況,針對不同族群找出合適的護眼策略。
近視是病,護眼觀念要從上而下
家長以為近視戴眼鏡就沒事,疏不知一旦近視就會啟動視力的破壞,無論是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的發生率就會提高,學生在校時間長,課後還有安親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增加近視率,所以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外,也要注意用眼環境與適度限制孩子近距離用眼時間。家長多一分把關,就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護眼用眼的好習慣。
醫病共享決策,就醫提問單幫助民眾把握看診的黃金時間
為讓民眾「會看病」,進而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國健署自105年起發展醫病共享決策相關輔助工具,讓民眾了解自己的病,和醫師一起為治療做選擇,去年更設計「就醫提問單」,透過和各科醫學會合作,針對不同就醫目的、新的健康問題,或是檢查追蹤等不同狀況,幫民眾設計就醫時向醫師的提問單,包括對現在的症狀可以有哪些治療方式會有什麼風險或困難、如何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等,目前已完成「家醫科門診就醫提問單」、「手術提問單」,其他就醫提問單將陸續建置。
護眼123
國健署持續強化宣導「護眼123」,期望家長能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
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2.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3.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