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玲.jpg


劉瑞玲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 部主任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眼耳科醫院研究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
深耕一甲子,奠定眼科醫學里程碑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960年5月正式成立,當年以創始會員國的名義,
出席亞太眼科醫學會第一屆會議;1962年,醫學會也成為世界眼科醫學會的會
員國。醫學會一成立就積極加入國際學術團體,前輩醫師的先知卓見,使台灣
有了亞太眼科醫學會創始會員國的身分,對後續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和曝光度有
重大意義。
  1988年,醫學會辦理第一次眼科專科醫師甄審考試,在此之前,醫學生畢
業後是經過醫師資格認定考試,拿到醫師執照,雖然受過一般的醫學教育,卻
不一定受過特殊專業訓練,當時的法律也沒有相關規範,辦理眼科醫師甄審考
試是提升眼科醫療的重要里程碑。除了醫師素質的提升,1993年也開始針對訓
練眼科醫師的教學醫院進行評鑑,檢視訓練醫院是否具有足夠的師資和教學資
源來訓練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進一步提升眼科醫療水平及醫師的訓練。
  在會務發展方面,醫學會草創時期是在每屆理事長服務的醫院,借用一個
地方成立辦公室,但學會其實要有自己的會址才能安定發展,因此2003年在公
園路附近的一棟大樓購置了一間辦公室。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醫學會的業務
越來越多,每年辦理醫院甄審工作、專科醫師考試、年度學術會議、繼續教育
課程、屈光課程、和各項行政事務等業務量驟增,秘書處也需增加人手,辦公
室已不敷使用,於是2016年在民權東路上購置新的會址,有了自己的家,這對
會務的穩定發展及業務拓展相當重要。
積極走向國際,台灣眼科世界發光

  眼科醫學會很早加入國際組織,但早期僅是參與,直到2001年在台北舉辦
第十八屆亞太眼科醫學會議,邀請許多國際外賓與會,台灣眼科的學術實力終
於被世界看見。
  此外,亞太地區眼科次專科自2005年起發展日益成熟,因此從2008年起,
台灣陸續承辦眼科的各次專科會議,像是亞太視網膜醫學會年會、亞太青光眼
聯合學術會議、視神經學術會議等,其中2010年的亞太聯合青光眼學術會議更
令參與者對台灣舉辦國際會議的能耐刮目相看。往年舉辦國際會議,工作人員
多半是由醫學會秘書處工作人員承擔,2010年首次在國際間爭取辦會資格且與
專業的會議公司合作,不僅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眼科醫療的水準,也展現舉辦
國際會議的精緻度,讓台灣在國際學術界更受重視。

劉瑞玲理事長(右三)參與國際會議.jpg
  近年來,台灣在與國際接軌過程中,遭遇許多困境及邊緣化危機,希望年
輕一代或中生代醫師更積極的參與國際活動,爭取表現的機會上台演講發言,
與國際上的重要友人建立良好互動。今年眼科醫學會六十周年,也將擴大邀請
外賓演講,藉此多做一些交流,加強與國際人士的互動。
迎接3C時代,架構響應式平台
  在過去幾屆理事長和同仁的努力下,醫學會已經步上常軌,因此我在約一
年半前接任理事長時,主要思考方向是如何讓醫學會能更積極銜接未來,大步
邁進。由於醫學會網站已有多年未更新,加上近幾年手機使用盛行,電腦版網
頁在手機上使用不便,因此任內開始進行網站後台資料的更新,重新架構響應
式平台。目前已經建置完成,不但在個人電腦上操作親民化,而且手機上網也
方便。這項工作也為會議無紙化打好基礎,將來開會不必再人手一本厚重的手
冊,只要把手機拿出來加入APP,就可點選開會所需的資訊,今年眼科醫學會
六十周年首度使用。
面對時代遽變,眼光要遠視野要大
  時代的巨輪轉動得越來越快,不管是醫療制度或是醫療專業,未來都可能
面臨快速且重大的改變,醫師們心態上要準備好,除了對新的事物要有敏銳的
察覺力,對接收到的資訊也要有能力判斷,究竟該快步往此方向邁進?還是再觀
察等待後續發展? 期許全體會員「眼光放遠、視野放大」,多花一點時間去感
受時代的脈動,了解外界的劇烈變化,並且適時地適應或改變。每個對事情的
看法不同,希望大家良性溝通、彼此尊重,相信透過集思廣益,醫學會必能邁
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來。
 

眼科醫學會新址.jpg

arrow
arro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