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章醫師 2.jpg


程維章醫師 精華眼科診所院長
關於白內障手術,東方最早的白內障手術『金針撥障術』最早見於唐代王燾的
《外台秘要》(西元752年)一書中,對於白內障分期與症狀都作了簡要的描述。
在此之後,白內障手術方式歷經了囊內摘除術(ICCE: 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1752~53)、囊外摘除術(ECCE: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1753),全球第一台超音波晶體乳化儀的於1967年被開發與開始用於白
內障手術……
而台灣,從1989年開始了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的新歷程,從最開始的
Universal I/Universal II進展到 Legacy,到了2006新一代旋切式超音波乳化儀的出現
,更將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推向另一新里程碑。也因為超音波乳化儀的不斷進步,
白內障手術的傷口從以往ICCE/ECCE的12mm縮見到2mm甚至更小。
除了手術儀器的不斷創新外,人工水晶體也是不斷推陳出新,人工水晶體的演
進,最早是1949年時,英國眼科醫生Harold Ridley發明並植入首片人工水晶體,材
質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不可摺疊材質。隨著手術技巧的進步,小切口白
內障手術越來越普及,再加上對小切口的要求,於1983年時研發出『可摺疊式人工
水晶體』,就是可將人工水晶體摺疊成原本大小的一半,其摺疊後的大小就可以利
用較小的超音波晶體乳化切口來植入。
因為手術儀器與人工水晶體不斷進步,2005年,因為非球面與多焦點設計之
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推出,台灣的白內障手術從以往的復明手術進階成屈光白內障
手術,也就是說,白內障手術不再是防盲手術,而是除了治療白內障問題外,同時
能提供精準視力矯正與提供優質術後生活品質的手術,在讓患者「看得見」的同時
,還要讓他們「看得好」。
台灣在白內障手術領域,在亞洲與世界佔有一席之地,除醫師在專業與臨床技
術上不斷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接軌外,也要感謝當時的愛爾康公司亞洲區總裁
Roy Acosta與台灣區 江勁賢總經理所率領的團隊,積極的引進各項最新的儀器與相
關產品,讓台灣的眼科醫師可以即時的使用最新的相關產品,並在亞洲發表相關研
究與進行手術示範。

2012年,台灣引進了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藉由飛秒雷射的輔助,讓白
內障手術邁向一個更新的里程碑。
在台灣,因為白內障不是專科,所以,每位眼科醫師都可以執行白內障手術,
因此,建議眼科醫學會與眼科相關廠商應相互合作,規劃相關教育訓練與進階課程
,以提升國內白內障手術技術並與世界接軌。

arrow
arro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