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眼科醫學雜誌專欄報導

 

 

 

 

 

 

 

 

 

立法委員 蘇清泉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

 

 

台灣自1993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跨越總人口的7%,正式邁入了高齡化的社會,預計更將會在2017年達到14%,正式成為高齡國家,這也意味著更多慢性疾病及身心失能會發生。

 

看看同在亞洲的日本,他們早在1973年就進入高齡化的時代;現在日本9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150萬人,其中有一半都是失智人口,老人照護幾乎是他們家家戶戶都必須面對的情形。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日本早已開始發展銀髮的照護制度,可以做為台灣學習的經驗。

 

同時身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理事長的蘇清泉委員,對我國老年醫療制度有許多深入的觀察及見解。作為醫界代表,蘇委員深知這個議題不只攸關銀髮族的福利與生活,更是牽動了整體經濟與民生品質,也是你我都將面臨與關心的議題。

以日本為借鏡

老人的健康其實不能只仰賴政府或是家人的照顧,雖然許多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的積蓄,但整個醫療體系的支出仍然是全民要共同負擔的,更別說家人要付出的照顧時間與精神。近年來醫界不斷的在推動銀髮族的「自我健康管理」,以長壽出名的日本為例,老人家往往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會按照醫囑自動接受檢查,身體有異狀時也會儘快看醫師,飲食又清淡,所以慢性疾病的比例也比較低。所以除了「年老之後」,我們應該要從現在四、五十歲的「準老人」開始,提倡「少吃多動、三高管控」的概念,並且推動更多的公部門免費篩檢;乍看之下這些支出的確都需要經費,但「預防」與後續的「治療」相比,成本無疑降低了許多。

不只有照護,結合醫療資源才能提升品質

台灣目前的長期照護,大多來自社區的開發,或家戶自行聘雇外籍看護,和醫療院所未能緊密結合。但台灣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有超過95%以上有就醫紀錄,且年平均就診達26次、住院超過1次,醫療體系擁有絕佳的機能,評估長者的長照需求。此外,對居家照護最棘手的失智症來說,照護需求不應僅止於生活起居;依據美國長照醫師學會(AMDA)在2000年工作坊中明定的長照醫療議題,包含跌倒風險與預防、管路使用適應症、失禁與尿管使用、困難精神行為、譫妄、失智與認知障礙等多項議題,都需要專業醫療的支援。此外,醫護人員若對長照系統熟稔,便可在高齡民眾就診時主動評估,並協助家屬找出最符合需求的資源。

長照服務法,全民提升老年醫療共識

目前政府正在規劃「長期照護服務法」,也將於2017年內實施「長期照顧保險法」,為長照體系設立專門基金,參照全民健保的模式,以減輕未來高齡社會的家戶負擔,並預先整合養護中心及醫療院所的能量。台灣目前社區型醫院,依照法規,最少須有20個床位方能成立,空床率卻頗高;而私立的養護中心因受法規限制,故床位數量少,專業照護人員的開支卻無法下降,收住人平均成本高,往往經營吃力。如能將兩者整合轉型為機能健全的養護中心,對雙方及民眾都是利多。

委員對我國老年照護及醫療的期許

1.主管機關應早日規劃國家長照及老人醫療制度。

2.能儘快通過「長期照護服務法」、「長期照顧保險法」。

3.政府應推動失能預防的策略,減少長照負擔,加強高齡醫學制度的發展。

4.規劃「中期照護制度」,建立醫療照護與長照體系的緩衝區間,輔導社區醫院轉型發展。

5.長照與醫療照護合作連動,由專業醫療人員組成委員會評估長照服務之適切性,並規範一定床位數以上須配置醫師,提供專業建議並因應緊急醫療需求。

6.活化社區醫療資源,提供民眾「醫療+長照」的服務,符合「社區化」及「在地化」,幫助原本經營較困難的地區型醫院開拓新機會,並健全我國長照服務網功能。

7.借助日本經驗,擇優而習,擇短為戒,規畫長期的財務制度。

8.建立特色長照,以尊重使用者為導向,打造如同居家環境般的機構環境,讓使用者有尊嚴的生活。

9.提升年輕族群從事照護工作意願,並將長照觀念推廣至家戶、學校及社會教育,建立社會共識,創造友善的高齡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