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眼科醫學雜誌專欄報導

 

 

蔡宜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眼科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角膜移植現在已經是普遍的技術,造福許多視力受損的患者。然而傳統移植手術往往伴隨排斥及預後問題,成功率並不理想。現今已發展出更安全的「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SAEK)。此次的亞太角膜醫學年會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蔡宜佑主任便發表了有關DSAEK於亞洲人的應用技術。

 

傳統角膜移植與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SAEK)的差異

傳統的手術是把角膜全層切開拿掉,再整片移植新的,傷口較大,術後角膜的弧度也會改變,上皮容易缺水、感染,排斥機會也高;而大多數須角膜移植的病患,實際受損的只有內皮細胞,其他部位都是健康的,DSAEK便只進行內皮細胞替換。如此傷口大約只會在3.5-4.5毫米之間,手術相對安全許多,復原的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能延長角膜的使用年限,而且同一片角膜能供給2名病患,提高運用效益。

 

歐美及亞洲人的需求差異

DSAEK的技術是由歐美國家傳入,不過歐美的情況和亞洲有很多差異。像是歐美因為捐贈風氣較為盛行,大多數病患在眼睛剛發生問題時即有機會接受移植;而台灣因為風俗習慣,願意捐贈的數量很少,供移植的角膜通常都由美國進口,價格高昂,病患不見得都負擔的起,或是能立即接受移植;有些病患因為等太久,甚至錯過最佳時機:一般而言角膜水腫後的1年內移植效果最好,超過此期限後,不只是內皮層的問題,連間質層都會產生疤痕,如此就只能回歸到接受傳統全層移植手術。

 

此外,亞洲人眼睛角膜及虹彩之間的前房比較淺,操作空間有限,移植角膜較困難。加上因接受捐贈機會難得,患者可能已經過多次眼科手術,角膜狀況較不穩定。由於內皮細胞移植時須打入空氣,讓內皮跟角膜能貼合,歐美人在空氣打進去後,虹彩可以頂得很緊;但亞洲人在空氣打入後,如果壓力較大,當虹彩上有破洞,空氣會漏入後房,所以亞洲的患者需要更精密的技術。這也是蔡宜佑在此次亞太角膜年會中發表的重點。

 

角膜治療新曙光

蔡宜佑指出,雖然DSAEK儀器造價高昂,需投入的學習時間也長,目前還不是每一間醫院都能進行,但角膜水腫是許多疾病及手術會引發的問題,DSAEK無疑是患者的理想選擇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