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更新日期:2010/05/20 04:21

文/高玲玉

惡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常見於4歲以下的幼兒,100年前死亡率是100%;最近幾年,在某些先進的國家,存活的機會已逼近99%,視網膜母細胞瘤目前已被認定是一項可以被治癒的癌症

如何成功的控制腫瘤,並保留眼球的完整及僅存的視覺機能,已成為治療風潮。如果一發現眼球罹患惡性腫瘤,立刻摘除患眼,雖然得以免於癌症的威脅,但少了一隻眼睛,畢竟是許多患者心中永遠的傷痛。

醫學的進步永無止息,20年前,治療的主流是放射線治療及眼球摘除。固然放射線治療對於腫瘤的控制效果良好,但巨大的副作用使得患者承受痛苦,尤其是具有基因變異者,在照射部位發生第二種癌症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於是尋求成效良好,較少副作用的其他療法,成了眼腫瘤學科努力不懈的目標。

1990年開始,部分病患在接受幾次的化學治療後,腫瘤體積縮小,接續在眼球局部使用雷射、冷凍或熱能治療,進一步摧毀剩餘的癌細胞,這項治療策略的確成功保留了一部分患眼,但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仍然產生了一些不受歡迎的副作用,如掉髮、食慾不振、白血球降低、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感染等問題,部分化學治療藥物甚至可能引發血癌,或聽力損害。

局部的化學治療成為減少因治療癌症所衍生的副作用,又形成了近幾年來治療的新趨勢。其中最被期待且已獲致初步成果的是,眼動脈的化療灌流。

作法是經由鼠蹊部的股動脈放入微細的導管,導管一路穿到眼動脈開口處,再循眼動脈,注入化學治療藥物,這樣眼球的部分可以精準地得到高藥物濃度,身體其他部位的藥物濃度則微乎其微,當然也不會產生化療的副作用。

但這項治療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由技術高超,訓練精良的放射科醫師操作,且須反覆多次進行。至於是否可以完全控制腫瘤?則須視個別狀況而定。

經眼動脈灌流的治療確實減少了眼球摘除的比率,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所衍生的副作用,也因而得以完全避免。眼動脈化療灌流已在幼兒眼癌的治療上展開新頁。

(作者為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