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玲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醫學系副主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
哈佛醫學院附屬麻州眼耳專科醫院研究醫師
本期青光眼專刊的內容設計是希望能導正多年來的迷思,傳達正確的觀念給民眾。50多年來,青光眼的定義一直修正,並非否定過去的研究,而是理解更深入了,這過程彷彿瞎子摸象,摸到的部份愈來愈完整。青光眼不單純只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病,這些病擁有同樣的病癥,合稱青光眼。
大多數的青光眼是慢性青光眼,治療的效果和病人的配合度有關。在醫病關係上,過去認為醫師說什麼病人必須接受什麼,而現在強調的卻是病人扮演的角色,最好的情形是病人自覺需要跟醫師配合,主動尋求醫師的協助。
青光眼就像小偷,每天從家裡偷一點東西,當你赫然發覺某一天家中的家具都不見時已經太遲。青光眼不像黃斑部病變從中央視野開始,卻是從周邊視野開始衰退。慢性青光眼可能有兩眼不同步發生的情形,一眼先產生病變,另一眼過幾年才產生。當其中一眼已經惡化,若另一眼正常則可以彌補其視覺功能,所以病人不自覺。通常癒後不好的病人是因為發現時都已經太晚,等中央視野感到模糊才就醫,效果都不好,醫師只能盡所能保住殘存的視力。
開放性的青光眼通常先給予藥物治療,而是否能規律地按時點藥與治療效果很有關聯。問題在於點藥後病人可能有眼睛紅腫和乾澀的症狀,他會覺得原本沒事,怎麼點了眼藥水治療反而不舒服?無法立即感受到治療的效果。現在的社會是速食的社會,很多人是沒有耐性的,但病人也無法預知若不點藥治療會變得如何。
許多病人反映青光眼惡化得很快,主要是因為前幾年的病程相當容易被忽視,發現時已到了晚期。我不喜歡跟病人說幾年後會瞎,因為曾經有醫師分享,病人會因這種說法而得到憂鬱症。我要強調的是,不要被疾病打敗,而是接受它。現在的疾病不是不能治療,青光眼的治療方法已愈趨完整,對手術的掌握也有大幅的進步,重點是找到專業的醫師,做出最正確的處置,可以讓病人的視力維持更久。
青光眼治療有健保給付,減輕病人的負擔,但也造成「便宜沒好貨」的錯覺,有人選擇尋求昂貴的高壓氧或針灸治療,這是病人的權利,醫師只能盡力溝通,目前遇到的個案最後都會回來門診接受治療,這也讓青光眼醫師更有信心。
青光眼是不積極治療就會失明的病,但失明不是必然的結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能跟一般人過一樣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