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眼科醫學雜誌專欄報導

 

 

 

陳珊霓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 

美國杜克大學眼科中心研究員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近年來隨著3C產品的流行,人人都成了「低頭族」,眼睛越來越忙碌,因此新聞中常常提醒民眾要小心「黃斑部病變」,並警告有失明的危險。但究竟什麼是黃斑部病變呢?

黃斑部病變的簡單分類

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珊霓主任指出,台灣人較常罹患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可依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大致分為2種:

w  濕型:黃斑部下方異常血管生長,滲漏血液並產生積水,可能因脈絡膜新生血管而產生水腫、出血等現象,造成疤痕及永久視力損傷。

w  乾型:眼部的老化現象,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對視力影響較小,可能誤認為老花眼,大部分AMD均為此型;亦有可能轉為濕型。

簡單的居家自我檢測法

日常生活中可能感受到的症狀包括物體變形、視力模糊、視野中央有暗點或有閃光等等。陳珊霓醫師說,民眾平時可自我檢查,只要盯著白磁磚看看是否有黑影、變色、線條彎曲或跟著眼球跑的髒污,類似於現在衛教推廣的「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另外要記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很多病患平時都覺得視力正常,直到突然單眼視物,才發現已經非常嚴重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老人家,年輕人若過度暴露在藍光或紫外線中,一樣有風險。

預防與治療

乾型的AMD可說是人眼自然老化的現象,陳珊霓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只要平常多補充高抗氧物質和AREDS 2配方的葉黃素,盡量減緩黃斑部損耗;但濕型AMD則是由其他疾病引起,若不治療對視力會有重大影響,例如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方式是針劑注射,但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長期治療,較難以完全治癒。若針劑和藥物效果不夠,還可搭配「光動力療法」,利用感光劑引發光化學反應,破壞網膜下新生血管組織,對其他感光細胞傷害又低。

而其他黃斑部的疾病及成因還有很多種,例如黃斑部皺摺、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亞洲常見的高度近視黃斑部劈裂,這些較為嚴重的問題就不能只靠針劑,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若及早發現都有機會治癒。

 

陳珊霓醫師再三提醒,黃斑部疾病難以完全復原,治療關鍵在於發現的時機,不論哪一種病變,治療上主要效果在於延緩惡化,所以民眾平時就要自我檢測,千萬不能認為只要仰賴醫生就好。

 

眼博士小辭典

黃斑部與AREDS II

對眼睛來說,視網膜就像是照相機的底片,黃斑部則是人眼的光學中心,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而黃斑部含有大量葉黃素,會隨年齡流失,無法自行合成;AREDS 2則是葉黃素與玉米黃質素5:1的配方,經實驗證明為人體最易被些收的比例,可補充因吸收藍光及紫外線損耗的黃斑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