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更新日期:2010/11/09 22:16

視網膜色素病變,是一種遺傳性的眼睛疾病,患者對光敏感,會有夜盲,視力減退等症狀,甚至逐漸失明。

德國的科學家最近正在實驗一種方法,透過視網膜下植入晶片,幫助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而失明的患者,找回部分視力。

畫面上戴著保護眼罩的男子,剛剛動完視網膜下植入手術,原本因為視網膜色素病變而失明的他,現在可以約略看出眼前東西的輪廓。

德國圖賓根的眼科研究中心,對三名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而失明的患者,進行了這種實驗性療法,在視網膜下植入一個面積三平方毫米,厚度零點一的晶片,取代壞死的感光細胞。晶片上布滿1500個感應器,患者配戴附有特殊攝影機的眼鏡,然後透過視網膜下植入物的感應器,發出電子信號給神經細胞,再傳送到大腦去拼湊出物體的形象。

研究人員目前還在進行臨床實驗,因此現階段還屬於一項醫學研究而不是正式療法,等這三名接受植入的患者能更習慣這個植入體,研究人員就能進一步加以改善,希望有一天真的能造福全球20萬名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的患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