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1/05/03 00:07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首度針對淚小管炎作系統性的統計分析,發表論文於國際眼科學雜誌(ActaOph-thalmologica)。研究中發現從2001到2006的5年間,該院共收診斷出34例淚小管炎病患,女性占大多數(女24:男10),而91%為下側淚小管感染。

從病患症狀開始到被正確診斷出來的間隔約為18個月,因為大多數患者常先被當作普通結膜炎或慢性淚囊炎治療;治療方法則包括局部及口服抗生素、壓擠或切開淚小管,並以抗生素藥劑灌入淚小管中沖洗。

淚小管炎復發率頗高,約為21%,且經由統計中發現,男性和淚小管內含結石的患者較容易復發。並於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些淚小管炎患者的淚小管內常形成擴大的憩室,其中堆積許多顆粒狀像結石之凝結物,因此病原菌每往躲藏於其結石內,又較不容易刮除乾淨,所以容易復發。

淚小管炎的發生主要是淚小管被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所引起,患者會有溢淚、紅眼、內眼角刺痛等症狀,尤其在內眼角附近結膜部位會特別紅,故常被誤認為是結膜炎,而一般僅以眼藥水治療的效果並不好。

在眼部檢查時可發現在內眼角附近有濾泡性結膜炎,且淚小點呈現突出、擴大、紅腫,很像個火山口,而用力加壓時則會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從淚點流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