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四日電)為關心校園急性結膜炎感染情形,基隆市副市長柯水源今天前往校園巡視,除了呼籲學校加強衛教防治宣導外,也請家長視學童感染情況,儘量建議學童在家休息,並避免至公共場所,減少可能感染的機會。
柯水源指出,每年秋冬是急性結膜炎好發期,有些學校反映從九月初即陸續傳出急性結膜炎感染案例,這個禮拜則達到顛峰,經衛生局與教育局今天統計,基隆市高中、國中、國小感染案例共計二千七百二十二件。為避免感染,教育局已通知各校游泳教學要先行暫停實施,延誤的游泳課於下學期再行補上,並已正式行文各校及於教育局局網公告要求各校加強衛教宣導,避免學童校內肢體接觸,感染之同學攜帶藥物至學校點藥方式,提高注意避免感染。
教育局表示,從今天起將每天監控各校匯報之學童感染人數,確實掌控,感染比例高的學校應加強消毒工作,學童感染情況,儘量建議學童在家休息,並避免至公共場所,減少可能感染的機會。
衛生局強調,流行性急性結膜炎,即俗稱的紅眼睛,傳染性很強,潛伏期短,病毒感染者達十二小時至十二天,症狀可持續數天,偶爾達幾週,發病時眼瞼和結膜有紅腫,分泌物呈水漾,並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刺痛,對工作和生活影響很大。

更新日期:2007/10/04 16:0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近有一歲的鼻竇炎患者,眼部出現紅腫的併發症,結果發現,這名幼童罹患的是急性鼻竇炎、併發右眼蜂窩性組織炎,耳鼻喉科醫師表示,如果沒有趕緊治療,這類的細菌性鼻竇炎,還可能入侵顱內,導致生命危險,而家長只要發現孩童眼眶紅腫、視力變差、或者是嘔吐、頸部僵硬等,就要趕緊到大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有一位一歲的小弟弟,出現黃濃鼻涕、還有間斷性的發燒症狀,到診所就醫,吃藥三天治療之後,不僅症狀沒有改善,右眼周圍還開始出現紅腫,眼睛無法張開,手一摸就哇哇大哭,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治療,發現小弟弟罹患的是雙側急性鼻竇炎,還併發右眼蜂窩性組織炎,耳鼻喉科醫師蘇逸哲說,急性鼻竇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年紀越小的感冒患者,引發鼻竇炎的機率越高,而急性鼻竇炎引起的原因,包括細菌及病毒感染,其中細菌性鼻竇炎又容易產生眼部及腦部的併發症。
蘇逸哲醫師表示,如果發現孩子鼻竇炎,又有眼眶持續紅腫、視力變差、眼球活動受限、或者是眼窩膿瘍,治療兩週沒有好,就要趕緊到大醫院,安排手術緊急處理,因為嚴重的話,可能侵入顱骨內,導致腦膜炎及大腦膿瘍等,會有生命危險。

蘋果日報
秋天氣候乾燥,乾眼症患者眼睛乾澀的情況也加劇,若淚水分泌過少,會造成角膜病變,引起角膜潰瘍,甚至影響正常視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張延瑞指出,若確定罹患乾眼症,建議用沒有含防腐劑的單隻裝人工淚液,而若乾眼症較嚴重,經醫師評估後可做封淚點手術來治療。報導╱黃寶玉 攝影╱翁玉信
張延瑞醫師表示,若眼睛有乾澀或不適的情況,應先給專業眼科醫師檢查,排除是因為病變造成的問題之後,醫師通常會開立沒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若眼睛乾澀情況持續,則會請病患自行去社區藥局或藥妝店購買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應避免未診斷下自己買人工淚液,可能導致難以早期發現問題,造成延誤治療時機。
若是眼睛易過敏,或乾眼症需頻繁點藥,如1到2小時要點1次,建議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目前沒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為4c.c.或5c.c.的單隻包裝,挑選時要注意有無註明含有如硼酸的防腐劑。開封後1天內就必須丟棄,否則可能會滋生細菌。
若偶爾因使用電腦、看書太累,或因戴隱形眼鏡而導致眼睛乾澀,可選擇整瓶裝的人工淚液。而包裝10c.c.以上的人工淚液多含穩定劑或防腐劑如硼酸,來抑制細菌生長,可能造成過敏。建議次數勿太頻繁,1天點1次為限,若開封後2個月後沒用完就要丟掉。
先洗手再點淚液 ,在點人工淚液時,要先用肥皂洗手後再用,使用時要點在下眼瞼,因為直接點在眼球上會感覺較不舒服,而且點在下眼瞼也較好吸收;老人家或是手容易抖者,操作手法要注意,以免人工淚液的瓶子不小心碰觸到眼球而造成傷害。正確操作手法是用1手的食指翻開下眼瞼,另1手拿眼藥水,把眼藥水點在紅色的下眼瞼處,注意瓶子不要碰到眼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