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IMG-7854.jpg

黃奕修醫師學經歷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教育部視力保健種子醫師
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 (International Uveitis Study Group, IUSG) 論文審查與大會口試通過,台灣代表會員
長庚大學博士
長庚紀念醫院研究員
英國Moorfield皇家眼科中心進修葡萄膜與電生理學
美國Bascom Palmer眼科中心視網膜疾病與葡萄膜炎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學網膜疾病與葡萄膜炎進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前長庚醫院發表自三年前完成第一例人工電子眼手術後,至今已完成七例,手術技術純熟穩定,榮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目前全球只有12家醫院獲得此認證。

  人工電子眼英文為「retinal prosthesis」,又稱為「人工視網膜」或「視網膜晶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電子眼團隊召集人黃奕修指出,人工電子眼主要是靠附在一副眼鏡上的微型攝影機、感應線圈,由微型攝影機將影像錄下,轉化成電子信號,再藉由眼鏡上及眼球內的線圈相互感應,把電子信號及能量傳進植入於視網膜上方的晶片,再藉由晶片上的電極刺激視網膜上殘存的細胞產生神經訊號,傳入大腦內產生視覺影像。

  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主要是幫助因「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失明的病患改善視覺,在日前記者會中分享的42歲高先生於前年三月植入人工電子眼,目前最佳視力接近0.05,可以自行從桃園搭火車、轉捷運和公車到台北工作,現在能自己帶兩個小孩上學,讓他的人生又充滿希望。另一位30歲的左先生失明五年,去年七月植入電子眼,術後至今五個月,他已經可以自己過斑馬線,親眼見到失明後才出生的兩歲兒子時,淚水止不住落下。

  不過人工電子眼無法幫助所有盲人,因為它主要是取代壞死的感光細胞,所以患者必須仍保有眼球構造、功能,視神經至少還有70%以上的作用,患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須年滿25歲。

  1. 曾「看」過這個世界。
  2. 有能力辨別物體形狀。
  3. 視神經並未萎縮,視網膜及眼軸也各需一定厚度與長度。

  所以一出生即失明或失明時間太久、非全盲、僅單眼失明,以及合併有青光眼也不適合,英國研究中將人工電子眼裝置在黃斑部退化患者上,但目前效果還不明朗,而青光眼失明前有藥物可醫,但若已經失明,視神經被破壞就不適用。

  目前長庚和台北榮總的人工電子眼都屬「視網膜上」植入晶圓,可見為60個畫素;和一般手機500萬、1000萬畫素相較,看到的畫面只是光點或圓柱體,台大醫院試驗中的「視網膜下晶片」,可見畫素達近5000個,相信未來的發展會像數位相機一樣,畫素愈來愈好。

圖片1.jpg

arrow
arro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