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6RVC40.jpg

 

1498531060130.jpg

 

               想要幫助病患減輕身體不當使用所造成的疼痛,並找出根本原因來預防症狀再次復發的理想,是吳醫師選擇復健科的初衷。從小生長在鄉下藍領家庭的吳醫師,時常發現周遭有許多勞工親友及家屬往往為身體疼痛、痠痛所苦,卻仍為了生計強忍著不適上工,加上對於神經科、骨科及疼痛治療又相當有興趣,復健科剛好可以橫跨這幾項領域,同時復健科相較穩定的工作時間能提供吳醫師同時想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想法,於是選擇復健科做為發展領域。

復健科的養成訓練

      復健科強調「全面性」、「團隊合作」及「全人醫療」,特別重視病患功能的恢復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吳醫師舉例而言,今天門診來了一位習慣性扭傷的病患,除了做症狀的治療外,復健科醫師還會回到根本思考:為什麼病患常扭傷同個部位?他在日常使用身體習慣上有什麼不同?原因可能跟病患的肌力不足、韌帶撕裂、運動習慣、姿態等等有關,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去復健、矯正,並思考如何防止同樣病況再次發生,這是復健科養成非常注重的觀點。此外復健治療的進行常常要跨團隊合作,協同不同專業的治療師一起治療,而不是單打獨鬥,復健科醫師便必須擔任整合及溝通的角色。

       復健科相當注重「預防醫學」,藉由復健治療來幫助病患回復到能自理生活的程度,及減少相關併發症出現。舉例來說,當一位臥床病患因為長期臥床造成許多功能退化,甚至容易在進食時不小心嗆到併發急性肺炎,必須轉進加護病房,造成鉅額醫療花費,往往這筆住院的費用實際上便能負擔一位病患整年的復健費用,但如果今天病患有按時接受復健療程,便可大大降低這類併發症的發生,甚至到達能自理生活的程度,不僅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支出,對於家庭的負擔、病患的生活品質提昇都是大有幫助。

印象深刻的案例分享

       吳醫師曾在門診中收治一位小兒麻痺患者,該患者由於意外造成下肢骨折,復元後發現關節活動度變差,而無法行走,進而到吳醫師門診求診,在確診為關節攣縮後,吳醫師幫該患者進行一系列復健療程,有日診療中無意與患者聊起「平常手會不會麻?」,引起患者對身體的注意,發現「沒錯!其實好幾年來非常容易麻」,因為小兒麻痺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拐杖,手腕長期用力過度彎曲容易造成腕部神經的壓迫,引發腕隧道症候群。吳醫師幫病患用超音波檢查後,果然有嚴重腕隧道神經壓迫的情形,也在徵得同意後施行腕部神經新式注射療法幫助患者改善病情,患者大幅度好轉後泛著淚光的對醫師感謝,身為小兒麻痺患者時常要面對社會許多不友善的眼光,所以「很感動還有人如此的關懷她的身體」,這讓吳醫師感到相當的溫暖,畢竟患者藉由復健治療好轉、痊癒,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是身為復健科醫生最希望看到的部分。

給後進的話

       雖然近年來復健科變成相當熱門,但是最重要還是要依照自己興趣做選擇,教學、研究、服務必須要並進,不要怕吃苦。復健科醫師需要花相當多時間與病患溝通、分析各種療法的優缺點、並提供衛教等,且常常在臨床上也需要接受因為神經的不可逆傷害,患者無法復元到最完美的情況,所以一般會選擇復健科的醫生,常常是個性較溫和、穩定,具有耐心及溝通特質的人,而且願意接受生命的不完美,「長輩常說『醫療是在為生命創造一些歲月』,但復健科是『為歲月創造一些生命』」吳醫師微笑著說。

 

吳永燦醫師簡介請點

文章摘錄至三總電子報/文章採訪: 商橋公關

arrow
arrow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