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昌 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 

長庚大學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博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

前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視力保健諮詢委員

 

 

Review眼科醫學雜誌專欄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4年調查,台灣小學生近視比率高達62%,成為師長們的憂慮。兒童因為眼睛尚未發育完成,無法像成人能有效率的調節屈光系統。以閱讀時用眼的標準距離33公分來說,成人大約需要用到300度的力道,兒童卻可能用到高達1,000度,若長久用眼未休息,很容易就會開始由假性近視變成真正的近視。

散瞳點不點?該點哪一種?

  高雄長庚醫院吳佩昌主任指出,目前的近視治療,主要是用散瞳劑使睫狀肌放鬆。散瞳劑又分為短效及長效型,短效型通常用於視力檢查前,效果大約只能持續4-6小時,對近視治療幾乎沒有幫助;長效型散瞳劑目前最常用的則是阿托品(Atropine),由藥師配製低濃度的劑量,讓小朋友可以由每年增加75-100度,下降到年增20-30度,差距明顯。

  以往許多家長會擔心阿托品的副作用,如畏光的症狀,不過現在使用濃度很低,只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防曬,準備帽子、太陽眼鏡,並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阿托品仍可說是一個方便、安全的近視治療選擇。

鼻樑不必沉甸甸的「角膜塑型術」

  「角膜塑型術」原理是運用硬式隱形眼鏡,於夜間配戴固定角膜弧度,白天即可正常裸視。因為白天不用戴眼鏡,又有控制近視度數增加的效果,有部分家長和學童選擇此治療方法。只不過角膜塑型並非每個人都適用,且非常需要注意清潔衛生,以免感染疾病,目前政府都有規定使用年齡下限,年紀較小的孩童還是要仰賴散瞳劑的控制。

漸進式多焦點鏡片的近視矯正效果

  多焦點鏡片主要是針對遠、中、近距離給予不同的焦點與度數,對任何距離的景物都能呈現清晰的視野,減低兒童於視近物時眼球的緊張。不過以單使用多焦點鏡片矯正來說,控制近視度數增加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只能做為輔具,還是需要搭配散瞳劑阿托品。另外多焦點鏡片也需要練習正確的佩戴方式,例如坐著看書時不能低頭,應保持頭部水平,將視線往下,才能對到正確距離的焦點,有效放鬆眼球肌肉緊張的情況。

預防勝於治療,家長該怎麼辦?

  吳佩昌醫師指出,一般幼兒健康的眼睛會有大約100-200度的遠視,然而就如存款一樣,隨著用眼的消耗,遠視的度數也會越來越少,等到「歸零」亦即沒有遠視度數時就要小心,代表即將會近視。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每半年一次的視力檢查,否則近視很容易失控。另外,依據國外2007-2008年的研究顯示,只要每週有14小時以上戶外活動,無論父母有無近視或功課量多寡,都可抵抗近視的危險因子而較不容易近視,是健康又簡單的好辦法。

眼博士小辭典

假性近視由於用眼過度致使睫狀肌持續收縮痙攣,水晶體厚度增加,視物模糊不清;好發於兒童,如未及時戶外活動放鬆或治療,眼球長期持續緊張,終究會導致眼軸變大而成為真近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