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眼科醫學雜誌專欄報導
王清泓醫師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依據世衛組織統計,青光眼在全球致盲疾病中排名第二,而依健保署資料推估,我國青光眼患者恐怕更是超過40萬,令人擔憂。許多人近視族也都知道,要定期到眼科檢查視網膜和測眼壓,但是……這樣真的就安全了嗎?
青光眼的潛在威脅
在台灣,青光眼是60歲以上的民眾最大的失明威脅。實際上並非年輕人不會患病,而是青光眼發展時速度緩慢、無感的特性。台大醫院王清泓醫師就指出,許多人以為青光眼會伴隨頭痛、嘔吐等明顯不適的症狀,實際上只有急性青光眼才有,大多數的青光眼症狀是感覺不到的。也因此,青光眼的診斷仰賴儀器的檢查,大致上分三種:眼壓測量、視野檢查及眼底檢查。
為何眼壓正常卻仍罹患青光眼?
王清泓說,眼壓測量是透過壓平眼球的力量強度得到結果,但有些人天生角膜較薄,或是視神經較脆弱,那麼即使數據正常,仍無法免除青光眼的危險,此即「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此外測量的時間也有關,人體在清晨或半夜時眼壓最高,有些患者在此時早已超標,其他時間卻很正常,那麼眼壓測量就很難反映實際患病風險。
再者,角膜的厚薄也會影響眼壓數值的可信度。除了先天差異,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的角膜厚度會被削薄約 20% 或更多,因此眼壓的測量值會低估,患者如果未主動告知接受過手術,就可能造成醫師誤判,更使患者誤會雷射手術「一併把青光眼治好了」。實際上雷射對視力之外的問題並不會有效果。而測量角膜則可用光學、超音波或光學同調斷層掃描來進行。
青光眼檢測新技術-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TC)
OTC主要是藉由紅外線或各種不同波長光源,投射入眼內到達視網膜。進入眼中的光線經過各層構造時,會在不同時間反射信號,生成二度空間的斷層影像。除了前述的角膜厚度測量,OCT也提供了網膜神經纖維層的高解析度斷層切面影像,以及客觀、定量、可複製的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測量結果,增加青光眼診斷的準確性。
此外,不像一般血管攝影或組織切片,OCT 是非侵入性的,也不需顯影劑,因此安全性及病人接受度高。不過若病況較嚴重,一般的眼底攝影和視野檢查即足夠,不需特別強調OTC的結果。
對抗青光眼的「基本防護」
王清泓建議,一般民眾要每年接受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若有家族病史、頭部受傷或使用類固醇的經驗,更要提高檢測頻率;此外也要保持作息正常,若生活步調混亂,病況很難控制。只要能及早發現,青光眼就不會成為威脅視力的殺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