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每100人中就有4個人患有弱視
2006.06.08 優活健康網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弱視治療的時機最理想是在七歲之前效果最好,因此兒童於滿三歲及六歲時的眼科定期視力檢查,是預防弱視的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對於年齡在七歲至十二歲的弱視兒童仍不該放棄治療機會,因為根據研究指出,經過治療後仍然有90%的弱視兒童,其矯正視力有明顯的進步。

一般認為,弱視是在幼兒時期,腦部的視覺區在發育過程中沒有接受到充份的剌激而停止發育或發育不全,導致視力不良,若單眼或兩眼的視力經過矯正,卻無法矯正至0.8以上,則可稱作為弱視。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表示在治療上,有著一定的優先順序及方法,首先必須除去阻擋視軸的障礙,例如先天性白內障等,一定要以手術的方式使光線得以進入眼球,以刺激視覺神經的發育;第二配帶矯正居光不正的眼鏡,讓外界的影像精準地落在視網膜上;第三進行弱視的遮蓋療法,此種方法對於單眼弱視以及兩眼弱視嚴重程度不一的兒童是最為重要。

【常用的訓練方法】

1.遮眼療法:以貼布或紗布概蓋建康的眼睛,以強迫增加弱視眼的使用時間,而其遮蓋時間的長短必須依照專業的醫師指示。

2.弱視訓練儀矯正法:利用特殊的弱勢矯正儀,依據幼兒的年齡、智力、視力狀況,以粗細線條的轉盤配合兒童感興趣的圖案經常訓練。

3.精細目力訓練法:以珠子、釦子等穿洞方式,或畫圖等遊戲方式,刺激弱視眼精細目力使用。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yah.asp?id=428

重見光明夢 求助交大電話不斷
2007.06.08 中時電子報

記者: 林志成/台北報導

後天失明者想重新看清世界的渴望有多大?交大宣布將在台灣進行五例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後,昨天湧進大批電話,幾十位視障者及視障者家屬述說著一則又一則感人故事,希望這項技術可以讓自己或家人「重見光明」。

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昨天下午起的來電資料都會留下,將提供醫師看是否適合列入五例人體實驗可能性。視障者須經醫師評估、心理輔導,且經衛生署審核通過後,才能參與人體試驗。他今天會跟台大、榮總及長庚三家教學醫院開會討論執行原則。

這次人體實驗每人成本約十五萬美元(約新台幣五百萬元),交大負責募款,參與民眾免付費。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技術預計五年內商業化,但手術費用不低,一個人要三萬到五萬美元。

美國加州大學克魯茲分校電機系教授劉文泰十月起將出任交大「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主任」,他將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技術帶回台灣,今年十二月起將在台灣進行五例人體實驗。這項技術可幫助因色素性視網膜炎或老年性黃斑病變而失去視覺病患,恢復部分視覺。

現在台灣因色素性視網膜炎而失明的六千人、老年性黃斑病變失去視覺的有二、三萬人,這些人都在等待讓他們重新恢復視覺新技術出現。昨天交大校長室及公共事務組湧進大量詢問電話,讓交大人員應接不暇,他們聽了很多故事,自己也很感動。

有個媽媽說,小孩視網膜病變,幾乎看不到,過去四處求醫,但情況沒有太大改進,希望交大讓她小孩參與人體試驗,盼能恢復視力,再看清這個世界。

另一位學生電話開頭就說,「我就是人群中那四千分之一色素性視網膜炎患者」,他要讀書,非常須要視力,希望人工矽視網膜手術可以幫助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