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07.03.21 自由電子報
文/郭千能

門診來了一位戴著眼鏡、活蹦亂跳的小病人,進門後四處遊走,好不快樂,感覺與一般小朋友無異。然而在他超厚的病歷中,卻記錄著3年半前,他是一名5個月大、體重僅960公克的「巴掌仙子」,曾因多重器官未成熟與感染併發症,在加護病房和死神搏鬥的歷程。過程中亦合併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幾近失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又稱為晶狀體後纖維增生症,是一種易出現在早產兒雙眼的疾病,造成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及後遺症。主要是因為人類胎兒視網膜一直到16週大時,才有血管發育。

剛開始時,是由視神經向四周擴散開來,於36週大時,到達鼻側的視網膜邊緣,約40週大時(即預產期)才達顳側視網膜邊緣。因此早產兒出生時,其顳側邊緣部分的視網膜仍未發育血管,所以這個沒有血管的區域非常容易接受高壓氧氣的刺激,造成血管出現收縮反應,引起缺血現象。然後再誘發血管增生因子釋出,造成新生血管和瘢痕增生,而引起玻璃體出血、纖維化及視網膜剝離。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出生體重太輕(約小於1300克)。

●懷孕週數太短(小於30週)。

●使用氧氣超過2週,及氧氣濃度太高。

●合併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臟疾病,且住在加護病房的早產兒。

早產兒視網膜症的治療與否及治療方式皆視病變程度決定,臨床上依疾病的嚴重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二期及輕度等三期:無需治療,但要密切觀察。

●重度第三期:雷射或冷凍治療,是治療的黃金期。

●第四、五期:鞏膜環扣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但越接近末期視力越差。

其後遺症包括了近視、散光、外斜視、弱視、白內障等,都是有可能在往後的日子發生。此外也易發生「閉鎖性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導致雙眼無光覺,這類嬰兒將無法像一般的小孩一樣,欣賞五彩繽紛的世界。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工受孕多胎化,低體重早產兒增加,且其存活率提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相對變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早產的發生。但萬一發生早產,一定要儘早請眼科醫師幫早產兒做詳細視網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儘可能避免不幸的後遺症。

(本文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