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眸亮晶晶》黃斑部水腫 治療有新選擇
自由電子報 2007.01.03
文/陳志信
罹患網膜黃斑部水腫的病患,常有視力下降、物體扭曲、變大或變小等症狀。原因有糖尿病網膜病變、網膜靜脈阻塞、虹彩炎及白內障術後等。
以往針對這類病患的治療,是以點藥、吃藥、結膜下注射類固醇藥物,或網膜黃斑部局部雷射治療等,但因效果不盡理想或副作用太強,因此,眼內類固醇注射近來已被廣泛應用。
此項治療不需住院,在門診或開刀房消毒、無菌狀態下,即可施行,約5分鐘即可完成,術後頂多休息1至2天即可。
最大效用在注射後1個月達到,可以持續3個月左右。消腫效果跟病因有相關性,其中以病因為網膜靜脈阻塞、虹彩炎及白內障術後這類效果較佳;而糖尿病造成的治療效果較差。
最常見的併發症為高眼壓症(約3至5成病患),約在注射後1到3個月發生,大多可用降眼壓藥物達到良好控制。其它還有白內障、玻璃體出血及眼內炎等,但發生率皆相當低。
眼內類固醇注射提供黃斑部水腫病患一種治療新選擇,但病因不一,選擇及效果也不相同,必須經由專科醫師詳細檢查,與病患詳加討論後,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水晶體自動移位 致急性青光眼
蘋果日報 2007.01.03
【甯瑋瑜╱台北報導】一名中年男子連續兩天右眼疼痛不已,視力嚴重模糊而摀著眼睛掛急診,醫師檢查發現,原本應該在虹膜後房的水晶體,竟自行移位到瞳孔前房,由於水晶體堵住眼的房水正常流出,使眼壓急速升高,引起急性青光眼。
接獲這名罕見個案的板橋亞東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胡兆宇說,一般人的水晶體脫位,多導因於嚴重撞擊,如被人痛毆一拳,或在車禍遭受猛烈衝擊。這名患者很特殊,水晶體固定眼球上的懸韌帶不明原因鬆脫,水晶體便「自行移位」。
亞東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嘉康說,水晶體作用是折射光線,如同相機的鏡頭,將影像投射在視網膜上。水晶體移位,視力因此模糊。
裝軟式人工水晶體
胡兆宇表示,患者用藥眼壓也不下降,平躺的時候,水晶體也無法回到正常位置,所以緊急以超音波乳化術,先將移位的水晶體震碎抽出。但一般情況,溶解水晶體後,會留下水晶體的囊袋,好放置人工水晶體。這名患者的水晶體無法「歸位」,醫師須想其他方法。
王嘉康說,以創新方式,將軟式人工水晶體縫在虹膜後房,既不會傾斜、傷口小、不必縫、恢復快,更沒有出血問題,患者視力恢復正常。
青光眼小檔案
◎盛行率:國內估計30萬人罹患青光眼。75歲以上有5%,50歲以上有1.5%
◎高危險群:有家族史、糖尿病患、不當使用藥物、眼球受傷者
◎原因:因眼睛房水系統分泌失衡,或因眼球結構問題致房水分泌累積在眼內,形成眼壓過高,使視神經被壓迫、損傷,引起視力傷害,持續惡化恐失明
◎症狀:眼睛腫脹感、眼壓高,看東西出現彩虹,夜間頭痛、夜間視力差、視野縮小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王嘉康醫師、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蘋果》資料室
患者水晶體發生不明原因鬆脫,停留在瞳孔前房。王嘉康提供
醫師用超音波乳化術後,再縫軟式人工水晶體,視力終於恢復正常。王嘉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