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了工作、娛樂,每天花許多時間盯著電腦、手機、電視等3C產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任林人傑表示,現代人受到眼睛老化或用眼過度等原因,造成7種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近視、老花眼、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視網膜剝離等。
【眼疾6/青光眼〉發現時往往都是晚期】
青光眼是多重原因所造成的視神經病變,較常見的包括眼壓相對過高、視神經週邊血流循環不足、自由基破壞等,其中因為眼壓測量相對簡單,因此發現的機率也比較高,容易讓人誤以為眼壓高是青光眼常見原因,但實際上統計卻顯示,有青光眼的患者中,約有1∕3的人眼壓是正常的。
青光眼的症狀剛好跟黃斑部病變相反,視野從四週向中央逐漸受損,因此初期症狀不明顯,若要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夜間視力會較為減弱,當患者自覺視力減弱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後期了。
判斷青光眼最有效的方法是眼底視神經纖維檢查,因為視神經纖維是青光眼最早開始出現病變的地方。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病變,一旦視神經受損就無法回復到健康的狀態,因此,青光眼的治療原則並非將視神經受損部分治癒,而是預防再度惡化。
種類:
‧隅角開放型青光眼:
多為慢性,眼壓不會瞬間高升,這是因為眼睛構造中的小樑組織因老化而慢慢阻塞,房水不會一下子就聚積在一處,因此眼壓會慢慢升高。
‧隅角閉鎖型青光眼:
與眼睛構造有關,像是有家族史者、高度遠視、眼睛小、年紀老化等,都可能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高危險群。這類型的患者較常急性發作,眼壓可能瞬間高到50~60mmHg,主要是因為水晶體往前膨出造成瞳孔阻斷所導致的前房狹窄,患者可能會容易出現偏頭痛、手腳冰冷、視物出現光暈、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因為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經常被患者忽略,通常都是在視神經已經嚴重受損後才就診,往往已來不及。
《治療方式》
眼藥:
根據眼睛的狀況,選用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功能的眼藥水。因為眼壓會隨著時間早晚、用眼狀況等而有所變動,因此,患者必須遵照醫囑規則且持續用藥,不要自行停藥或加減藥量。
雷射:
當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眼壓時,可考慮使用如虹膜造孔術等雷射手術,開通前後房,讓房水相通,以減少房水積聚的機會,藉此降低眼壓。
手術:
當藥物或雷射的效果不佳,醫師會考慮以手術來治療青光眼。手術方式包括小樑切除術、青光眼導管引流術等。
合併療法:
部分患者需合併藥物或手術的方式,才可有效降低眼壓。
【眼疾7/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的人是高危險群】
視網膜會因為相鄰的玻璃體老化、外傷、發炎等而拉扯,或是其他疾病影響,出現裂孔、結瘢等,就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引發包括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眼前黑影遮蔽,甚至是失明等嚴重的視力傷害。檢查視網膜剝離,須先散瞳後,再使用視網膜鏡觀察眼底狀況。
種類: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是最常見的視網膜剝離型態,其中又以高度近視者最容易發生,其他包括家族史、眼內手術如白內障、外傷、發炎等,都可能引起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當視網膜產生裂孔時,其斷裂的血管會發生出血現象,患者視力開始出現一點一點黑影飛舞,或是閃電狀的閃光,這就是視網膜剝離的前驅症狀──「飛蚊症」。在有飛蚊症患者當中,約95%是屬於良性,即沒有視網膜剝離或裂孔;而5%的惡性飛蚊症者出現了裂孔的話,可利用雷射治療,修補視網膜破洞。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患者則可利用外科手術修補裂孔。
‧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多因為糖尿病引起,使得視網膜表面有新生血管結瘢、增生,收縮造成牽引作用所致。
‧滲出性視網膜剝離:
如脈絡膜有腫瘤,致使血管大量滲出液聚積在視網膜下而引起的視網膜剝離。
《治療方式》
雷射或冷凍治療:
針對單純視網膜裂孔,即飛蚊症的患者,可利用雷射將破洞修補,防止玻璃體液滲透入視網膜,造成剝離;若因裂孔位置不適合採用雷射治療者,可以冷凍療法處裡。
鞏膜扣壓術:
適應症為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在眼球外層的鞏膜上給予一個矽膠扣壓的力量,以減少玻璃體與視網膜間的拉扯,並藉此封閉裂孔,幫助視網膜復位。但此手術方式若施行於年輕人身上,可能會有近視度數增加的後遺症。
玻璃體切除術:
適應症包括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滲出型視網膜剝離以及有出血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利用高倍率顯微鏡切除玻璃體以減少拉扯,並視情況合併氣體注射等,直接在眼球內進行視網膜復位。統計指出,術後容易出現白內障,或本來有白內障的人將變得更為嚴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