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的視網膜病變
楊正烽醫師
懷孕並非只是生殖系統起了變化,而是全身性的,經由內分泌及心因性使得新陳代謝改變,體內血體積及血流量都增加,心臟血管之負荷也隨之增加。同時凝血因子及凝血能力(clotting factor and activity)也改變了。眼睛也不例外地發生一些暫時性地變化,例如:眼角膜的水腫造成視力變差,容易畏光,原來的隱形眼鏡也戴不慣了;水晶體水分增加;睫狀肌調節能力變差;以及一些視網膜上的疾病。
對於孕婦的視網膜病變,大致可分為懷孕前正常健康的眼睛因懷孕而罹病與懷孕前就有一些病變存在等兩種。先談前者,因為懷孕使得賀爾蒙與血管的改變,有些人的脈絡膜微血管會受到傷害,使得滲出性增強,導致視網膜下積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變性,引發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有人將腎上腺素打入兔子的靜脈,也可引起類似的變化,且動物實驗中,可發現,罹病者之血中含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一種擬交感神經作用)的濃度上升,它的症狀主要就是因黃斑部水腫、剝離而視力模糊,景物影像變小或扭曲,色覺異常等,據統計報告指出,大多在廿七到三十六歲的孕婦易罹患此病,而且有一半的病例發生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所幸生產後視力都可逐漸恢復。
在懷孕期間,因凝血機轉較不一樣,有時易產生血栓,造成視網膜動脈阻塞,當急性期緩解後,可能仍會留下小動脈狹窄,視神經盤蒼白,視力可從壹點零至零點零貳不等。其阻塞原因可能是補體引發白血球栓塞(complement-induced leukoemboli);也可能會造成視網膜靜脈阻塞,產生視網膜下出血,黃斑部水腫,靜脈擴張且扭曲等。也是會在生產後數個月,慢慢緩解,其他如:散播性血管內凝血疾病(DIC)、栓塞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TTP)、羊水栓塞等,在眼睛的表現大多是血管性病變及漿液性視網膜剝離等表徵。
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大多發生在懷孕後半期,此時會高血壓、水腫及蛋白尿,如果加上會搐搦痙攣,則稱之為子癇(eclampsia),常發生在第一次懷孕、孕婦本身年紀太大或太小、多胞胎,甚或有糖尿病、高血壓、腎病變則危險性大增。在視網膜的表現,就是局部的視網膜小動脈狹窄、出血、視網膜水腫、視神經盤水腫,但最近報告指出,除非非常嚴重的子癇,否則這些表徵大多出現在懷孕前便有慢性高血壓的婦女。再者,有百分之一的子癇前症及百分之十的子癇會出現漿液性視網膜剝離,常為兩側性、大泡狀,大多因為脈絡膜缺血所引起的。漿液性視網膜剝離當然嚴重影響視力,但大多在產後數週可完全消退,且視網膜剝離的程度與胎兒狀況無關。當然,有些孕婦事後會遺留下視網膜黃斑部的些許退化或變性。其他例如因賀爾蒙的刺激活化色素細胞,引起眼睛的黑色素瘤,或因懷孕後,血流量增加,產生眼部的血管瘤等也都有被報告過。另外有些疾病是因懷孕後才明顯表現出來,如:腦下垂體腫瘤,懷孕後變大,壓迫視神經而被發現,又像脈絡膜骨樣瘤也常在懷孕到最後幾個月才產生視網膜下積水,及新生血管等。
- Jan 16 Tue 2007 17:12
孕婦的視網膜病變Part 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